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 索引号:1153230056881017XU-/2025-0722005
  • 公开目录:政协提案
  • 发布日期:2025-07-22
  • 标题:楚雄州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对州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第11040060号提案的答复
  • 发文字号:
  • 发布机构:楚雄州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楚雄州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对州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第11040060号提案的答复

杨正波:

你提出的关于依法整治建设工程领域转包、违法分包等乱象,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提案,已交我们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提案办理工作开展情况

收到提案者的提案后,为有效解决政协委员提出的问题,州住房城乡建设局组织对全州291个在建项目开展了摸底调查,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印发了相关文件,并组织开展整治工作,于2025年6月27日由范云峰副局长带建管科汪节武科长到雄州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与提案者开展面商,州住房城乡建设局汇报了相关工作进展情况,回答了政协委员提问,形成了一致答复意见。

二、回应提案反映问题

(一)针对性开展工作情况

为切实加强建筑工程施工发包与承包活动监管,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坚决遏制违法发包、转包、挂靠、违法分包、拖欠农民工工资等违法行为,维护建筑市场秩序和建设工程各主要参建方的合法权益,州住房城乡建设局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强化责任落实,完善监管机制。于2025年3月18日印发了《楚雄州2025年度建筑市场专项整治行动工作方案》,于4月8日转发了《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开展建筑市场监管专项整治的通知》,与省厅同步开展建筑市场违法行为专项整治。明确以“规范市场秩序、整治行业乱象”为核心目标,细化责任分工至各县市住建部门及重点企业,形成“州级统筹、县市联动、企业自查”三级责任体系;

二是深化专项整治,严查市场乱象。全面排查整治,消除风险隐患。组织对全州291个在建工程项目开展“拉网式”排查和“清单化”整治,重点围绕施工许可办理、人员资质合规、合同履约管理、工程款支付保障等关键环节进行全方位核查。2024年累计查处违法违规项目12个,实施行政处罚105.57万元,全部完成整改闭环。2025年持续保持高压态势,对1起未批先建违法行为采取“零容忍”态度,依法作出停工整改决定并处罚款4.21万元,形成有力震慑。通过严格执法与规范管理相结合,切实筑牢工程建设领域安全生产防线;严格资质核查,规范企业行为。聚焦建设工程企业资质合规性,对23家企业开展动态核查,发现1家企业注册建造师数量不达标,立即下发整改通知书并列为重点监管对象,整改期满后复查确认问题销号。通过“核查一批、整改一批、曝光一批”的递进式监管,推动企业资质管理从“重审批”向“严监管”转变;重拳打击违法违规,净化市场环境。依托全国建筑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对461名疑似“挂证”人员,逐一电话核实并督促整改,9人提交证明材料完成核销,452人承诺限期注销违规注册信息。畅通“12345”热线、网络平台等举报渠道,受理信访投诉4件,办结3件,1件正在依法调查,对围标串标、违法分包等问题建立“一案一专班”机制,确保线索查深查透。

三是创新管理手段,提升治理效能。深化实名制管理,保障农民工权益。全面推广云南省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及工资代发平台,覆盖在建项目127个,实名认证工人20360人,绑定工资卡1560人,通过平台代发工资7.57亿元。实行“周通报、月约谈”机制,进一步压实属地责任;联动根治欠薪,维护社会稳定。与人社部门建立“线索互推、案件联办”机制,协助查处欠薪案件56件,涉及36个项目,40家企业,已解决5件,涉及金额2890.8万元;督办住建领域欠薪案件27件,涉及22个项目53家企业,已解决14件,涉及金额2248.97万元,形成“不敢欠、不能欠”的高压态势。今年中央巡视交办15条欠薪线索(其中往年未化解完成的7条,存量线索8条,共涉及9个项目,539人,1539万元。州住建局把根治欠薪作为当前首要政治任务,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包案、专班专人盯办,坚持“一案一策”“一项目一专班”,联合人社、公安、信访等部门,快查快处、源头治理、动态清零。截至6月18日已全部化解销号;强化科技赋能,推动智慧监管。强化楚雄州智慧工地平台建设,推广应用“AI+视频监控”系统,对工地人员到岗、安全施工等场景实时监测,发现问题即时预警,同步探索大数据分析模型,动态监测企业中标率异常、人员频繁变更等风险行为,提升监管主动性和精准性。

四是强化招投标监管,规范市场交易行为。严格开标过程监督,保障公平竞争。2025年全州各级住建部门累计监管工程建设项目开标36次(其中州本级监管5次,县市监管31次),涉及项目总金额15.22亿元(州本级0.38亿元,县市14.84亿元)。对每个开标项目全过程开展监督,重点核查投标文件合法合规性、公平性竞争审查情况、全国统一大市场执行情况、专家抽取程序、评标过程等关键环节,确保招投标活动依法依规进行。全州工程建设招投标市场秩序持续规范,投诉举报量下降明显,今年未收到报诉举报事项,市场主体的满意度显著提升。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监管能力与任务要求不匹配。一是基层力量薄弱。县市住建部门专职建筑市场监管人员普遍不足,部分县仅1-2人负责日常检查,难以应对量大面广的监管任务;二是专业水平有待提升。部分监管人员对电子标书核查、BIM技术应用等新业态监管手段掌握不深,影响执法精准性。

二是市场乱象仍未根除。一是违法违规行为隐蔽化。个别企业通过“阴阳合同”“壳公司围标”等手段规避监管,查处难度增大;二是实名制管理存在漏洞。部分项目工资卡绑定率不足10%,工人实名认证占比过低等问题,交通、水利、能源等项目基本未纳入平台管理。

三是协同机制运行不畅。一是部门联动不足。与法院、银行的信息共享机制尚未建立,对失信企业联合惩戒力度不足;二是县市进展不平衡。个别县对平台推广、欠薪案件处置重视不够,整改完成率低。

四是长效机制建设滞后。信用评价结果应用场景有限,未能有效衔接招投标、融资授信等环节;对“挂证”人员所在企业的后续跟踪监管缺乏刚性约束。

三、提案建议采纳情况

李正波委员提出的建议针对性强,对全州建筑市场规范化管理有建设性意义,州住房城乡建设局全部采纳,并推动实施。

一是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招投标法》《建筑工程施工发包与承包违法行为认定查处管理办法》等规定,加大宣传力度,坚决禁止违法转包、分包、串标行为的发生,依法依规开展招投标活动,打击建筑工程发包、承包违法行为。

二是严格落实各方责任。落实建设单位首要责任,通过专题培训及督查、巡查等时机督促各县市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充分发挥监督指导作用,在总包、专包合同签订时,查清承包人资质条件,明确要求建设单位禁止违法转包、分包现象发生。

三是严格推行专项治理。全力推动清理整治建筑工程施工发包与承包违法行为专项行动,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加大对建筑行业转分包情形的巡查、监管,对发现的问题要做到不姑息、不包庇,敢于动真碰硬,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依法严惩违法行为,并通过门户网站等及时对社会公开曝光违法行为,接受社会监督。